● 附录:3D电影纪年(1839年——2009年)
1839年,英国科学家查理-惠斯顿爵士根据“人类两只眼睛的成像是不同的”发明了一种立体眼镜,让人们的左眼和右眼在看同样图像时产生不同效果,这就是今天3D眼镜的原理。
19世纪末,英国威廉姆-弗莱斯-格林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套放映和观看3D电影的装置,但因繁杂缺乏实用推广性,所以并没有戏院采用。
1900年,弗雷德里克-尤金-艾维斯发明了模仿人眼原理的立体摄像机。
1936年,雅各布-莱温赛尔和约翰-诺林为米高梅公司拍摄了短片《Audioscopiks》系列,入场观众都被发了一副红绿眼镜,效果在当时极其震撼,该片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短片奖的提名。
1951年,环球公司推出最有名的3D恐怖片《黑湖妖谭》,该片也是至今为止惟一一部有续集的3D电影。新版《黑湖妖谭》计划在2011年上映。
1953年,哥伦比亚推出《黑暗中的人》,华纳公司推出《蜡像馆》,这两部影片都取得巨大的票房成功,同时具有划时代意义,尤其是后者还首次采用了立体声,使得观众视觉、听觉上同时身临其境。此后,迪士尼、环球、20世纪福克斯都加入了3D商业电影这股洪流,迪士尼还把这种电影带进了迪士尼乐园,展现了3D技术在娱乐业中的其他应用前景。
希区柯克在1954年拍摄了3D版的《电话谋杀案》,成为了当时3D片中为数不多的精品。此后一两年,3D电影产量增多,质量良莠不齐。1955年,随着《怪物复仇记》的上映,短暂的“3D黄金期”结束了。
70年代后,环幕电影、球幕电影、IMAX巨幕电影纷纷诞生,3D电影技术有了长足发展,以前的3D电影需要两台放映机同步把画面投射到两边的银幕上,稍差一点都会严重影响观看效果,但随着阿兰-西里芬特和克里斯-戈登发明的“Stereovision”专利技术出现,这一难题得到了解决。这种技术可以把左右两只眼睛看到的画面交替地印在一套普通35毫米电影胶片上,放映机以48帧/秒(通常速度的两倍)的速度放映,放映镜头前加上一个周期转动的遮光板,于是两套画面交替出现,不过由于视觉延时观众并不会察觉。
整个80年代早中期诞生了大量的3D电影,如《13号星期五》(1982)、《鬼哭神嚎》(1983)、《大白鲨3D》(1983)等,但有很多艺术水准不高、3D技术的局限性依然很大,很快在新鲜感散去后,3D电影再次被观众打入冷宫,以至于很长时间内人们只能在一些游乐场所看到这样的电影了。
1996年,詹姆斯-卡梅隆为《终结者2》制作过一支迷你的3D电影续集,不过这部短片是为环球影城制作的,一般观众不大有机会看到。 他预测,2009年是3D电影元年,立体电影时代即将到来。
2003年,詹姆斯-卡梅隆试水拍摄了3D纪录片《深渊幽灵》,在拍摄这部影片时,卡梅隆创造了一种能有效降低视觉疲劳的3D拍摄方式,这套系统后来还用在了他2005年IMAX 3D纪录片《深海异形》中。《特工小子3》和《鲨鱼男孩和岩浆女孩》也用到了这一技术。
2004年感恩节,华纳公司的动画大片《极地快车》同步推出了IMAX 3D版,影片在全球80多家IMAX影院总共取得了近6000万美元的票房,创造了IMAX商业放映的纪录,其北美票房收入有25%都来自于IMAX 3D,3D电影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。
2005年美国Showest展会上,众多电影人和院线经理为数字电影摇旗呐喊,称其是继有声电影、彩色电影之后的第三次电影技术革命,同时他们乐观的预计数字化的3D电影将是未来电影业的主流。好莱坞几大巨头詹姆斯-卡梅隆、斯皮尔伯格、杰弗瑞-卡森伯格都是数字3D电影的拥趸。
2005年11月,电影史上第一部数字3D电影、迪士尼动画片《四眼天鸡》上映,这部影片采用的是杜比的普通2D转制成3D的技术,为此杜比公司还特别在100家选定影院安装了带有3D电影放映功能的杜比数字影院系统。《四眼天鸡》3D版的票房异常火爆,其单厅票房比普通版本高出近4倍,尝到了甜头的好莱坞在其后几年大量推出这种转制而成的数字3D电影,其中大部分都是动画片,如《怪兽屋》、《别惹蚂蚁》、《拜访罗宾逊一家》、《圣诞夜惊魂3D》等。
2009年12月18日,《阿凡达》强势上映。